目錄
-
-
機械沙障與治沙植物不同配置防風固沙效益研究
摘要:機械沙障與植物治沙對治理荒漠化土地,固定活化沙丘,降低荒漠化危害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解機械沙障與治沙植物不同配置防風固沙效益,以吐魯番市高昌區(qū)公相村荒漠化土地為研究對象,在研究區(qū)內4種不同的治理模式,通過實地試驗分析不同治理模式的植物...
-
-
黑龍江省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直徑結構模型的建立
摘 要 樟子松是中國北方的主要造林樹種之一,具有抗寒、抗旱和環(huán)境適應性較強等優(yōu)點。以樟子松人工林為研究對象,采用佳木斯市孟家崗林場6塊不同齡組的固定樣地數據,分析了樟子松人工林直徑分布規(guī)律,建立了徑階和累積株數之間的關系模型,通過各種指標以...
-
-
遼寧北部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養(yǎng)分含量變化研究
摘 要:為了解遼寧北部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養(yǎng)分含量變化情況,以遼寧北部昌圖縣付家機械林場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為對象,開展不同林齡林分土壤養(yǎng)分情況調查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林齡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等養(yǎng)分含量變化存在顯著差異,表層土壤(0-10c...
-
-
青楊類苗木水分調控與抗旱能力研究
摘要:為了解青楊類苗木水分調控與抗旱能力,以青楊類樹種黑青楊、青山楊及小黑楊為材料,采用搭建人工塑料棚室,進行控根容器苗木水分控制脅迫技術方法,研究青楊類樹種苗木對水分需求與抗旱能力,以此探討和解決青楊類生產中苗木優(yōu)質高效培育關鍵技術。研究...
-
-
高陡巖壁木質藤蔓植物復綠栽培技術研究
摘要:為探究石灰?guī)r礦山高陡巖壁環(huán)境下不同木質藤蔓植物復綠效果。采用L9(34)正交實驗,測定不同處理條件下木質藤蔓植物覆蓋高度、景觀持續(xù)時長、景觀衰敗時長3個指標,并對各指標進行極差和方差分析,最終通過綜合平衡分析找出最優(yōu)組合。結果表明:植...
-
-
不同立地環(huán)境對刺葉高山櫟幼苗生長的影響
摘 要 為了解不同立地環(huán)境對刺葉高山櫟幼苗生長的影響,以1年生刺葉高山櫟苗木為材料,設置不同立地條件,通過1年的跟蹤觀察,測定了刺葉高山櫟苗木生長的各項指標及生物量,并運用方差分析等方法確定刺葉高山櫟人工種植最適生長的立地環(huán)境。結果表明:刺...
-
-
氮添加對木荷容器苗生長量的影響
摘要:以2年生木荷為研究對象,設置4個不同氮添加水平(A1:0g/株,A2:0.1449g/株,A3:0.2838g/株,A4:0.4257g/株),研究不同氮添加量對木荷大規(guī)格容器苗生長量的影響。結果表明:(1)不同氮添加對木荷地徑和苗高...
-
-
花櫚木林下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摘要:為了解花櫚木林冠下造林效果,以1年生花櫚木實生苗在不同坡向、坡位的杉木林下進行造林,調查了花櫚木生長量,結果表明,1年生花櫚木苗木成活率高,生長良好,不同坡向、坡位的林分環(huán)境因子存在差異,但在1個生長季節(jié)內對花櫚木苗木成活和生長的影響...
-
-
北方4種抗旱造林樹種光合特征及固碳釋氧和增濕降溫研究
摘 要 為探究太行山旱瘠山地造林樹種的光合、蒸騰耗水特性及生態(tài)效益,以北方常見抗旱造林樹種山桃、山杏、黃櫨和榆樹4種苗木為試驗材料,通過盆栽模擬,分析其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氣孔導度和胞間CO2濃度日變化,并計算其固碳釋氧和增...
-
-
基于植被指數的昌吉州荒漠化時空變化監(jiān)測與評價
摘 要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荒漠化動態(tài)變化為研究對象,基于NDVI數據對植被動態(tài)變化、植被覆蓋率年際變化開展荒漠化動態(tài)變化評價。結果表明:(1)2000—2019 年昌吉州植被指數呈現增加趨勢,低覆蓋植被面積最大,占比均值為45.09%;中...
-
-
三葉木通扦插繁育試驗
摘要:為探索三葉木通的扦插繁殖技術,以福建三明林業(yè)學校教學林場木通試驗基地內3年生三葉木通硬枝作為扦插穗條,研究在不同基質條件下和不同扦插時間條件下,分別對三葉木通硬枝扦插的影響。在不同基質條件下的三葉木通扦插比較試驗中,研究分析了細河和珍...
-
-
桂東引種香合歡造林成效初報
摘 要 為調整森林樹種結構,提高森林質量和綜合效益,廣西東部的國有大桂山林場從桂西北天然分布區(qū)引種香合歡(Albizia odoratissima)。對其4 年生引種林分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香合歡具有較好的適應性,林木保存率達到95.3%...
-
-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森林碳匯效率分析
摘要:為探究遼寧省森林碳匯效率,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對2000-2020年期間遼寧省14個市區(qū)的森林碳匯效率進行了全面評估,包括森林碳匯的靜態(tài)綜合效率,及森林碳匯的動態(tài)效率變化。結果表明:在2000年至2020年間,14個市...
-
-
酒泉市草履蚧不同防控方法效果比較
摘要:為控制草履蚧的危害,分別開展了人工清除卵囊、不同阻隔方法和不同藥劑對草履蚧的防治試驗。結果表明:在瓜州縣3月下旬、敦煌市2月中下旬草履蚧上樹之前,應先人工清除含有卵囊的枯枝落葉,纏好塑料棚膜或雙面粘蟲膠帶阻隔草履蚧若蟲上樹,然后噴施3...
-
-
施肥對平歐雜種榛干物質積累及樹體生長的影響
摘要:為探明施肥對平歐雜交榛干物質積累及樹體生長的影響,對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qū)(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科研示范基地與撫順市順城區(qū)門進村榛子試驗示范基地栽植的平歐雜種榛(達維、遼3)開展了施肥試驗。結果表明:施肥與不施肥樹體的生物總量分別達到5...
-
-
幾個灌木柳雜交品系生長性狀及燃燒值的變異分析
摘 要 為了掌握幾個灌木柳雜交品系生長性狀及燃燒值,對錯海林場、富裕林場和新江試驗林場所營建的柳樹評比林中的12個柳樹雜交品系生物特征和熱值進行分析測定,對比分析了不同雜交品種的燃燒值。結果表明:柳樹雜交品系18#在3處區(qū)域試驗林各雜交品系...
-
-
松嫩平原幾個柳樹雜交品系抗寒性試驗
摘 要 為探討幾個柳樹雜交品系的抗寒性,對近年在試驗林內生長性狀表現較好的6個灌木柳新品系(4#、8#、15#、16#、18#、25#)進行低溫冷凍和凍后生長恢復試驗,檢驗雜交品種的抗寒性。以不同時間為主處理,以5 d為時間間隔,設置4個時...
-
-
冀西北3種典型林分喬木層生物量研究
摘 要 以冀西北龐家堡林場的3種林分為研究對象,對林下植被生物量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1)3種典型林分中喬木層生物量最大的是白樺純林,最小的為油松楊樺混交林,大小排序為:白樺純林>油松純林>油松楊樺混交林。(2)3種典型林分的整體生物量...
試驗研究
-
閩南沙質海岸損毀防護林帶修復技術淺談
摘 要 木麻黃防護林帶是閩南沿海地區(qū)的生命帶,在防御風沙和保護當地居民穩(wěn)定生活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隨著閩南沿海經濟快速崛起,各種行業(yè)的基礎設施建設侵占防護林帶的現象時有發(fā)生。針對林帶中違建拆除后整改辦法,依據損毀防護林帶的具體位置,提出相對...
-
黑龍江省礦山生態(tài)修復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摘 要 文章針對當前黑龍江省礦山生態(tài)修復工作中的諸如生態(tài)修復任務重、資金缺口較大、技術相對落后、缺少科學的統(tǒng)籌規(guī)劃等問題,提出了完善礦山生態(tài)修復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制定嚴格的礦山生態(tài)修復責任人制度,對礦山生態(tài)修復工作進行定期監(jiān)測和修復效果評...
-
-
榆林沙化地區(qū)定位監(jiān)測調查分析
摘 要 榆林沙化區(qū)定位監(jiān)測點設在毛烏素沙地東南部榆林市西北地區(qū)的沙質荒漠化土地區(qū)域,包括橫山縣、榆陽區(qū)、神木市等4個縣市區(qū)99個鄉(xiāng)鎮(zhèn)、30個農林場。通過對這些區(qū)域的氣象因子、土壤因子、植被因子及地下水位的連續(xù)5年監(jiān)測調查并做出分析,監(jiān)測調查...
-
-
烏裕爾河流域退化濕地修復效果評價
摘 要 為評價烏裕爾河流域退化濕地修復質量,對該濕地恢復效果開展評價研究。結果表明:該濕地修復前后土壤化學性質變化明顯,土壤養(yǎng)分得到提高,土壤趨于中性,其中有機質含量最大提高了59.24%,全氮含量最大增加67.25%,速效磷含量最大增加5...
-
-
吐魯番市高昌區(qū)人工防護林退化成因分析和修復措施
摘 要 為科學指導高昌區(qū)退化林修復工作,提高退化林修復成效,2023年開展了高昌區(qū)人工防護林退化調查。調查的主要任務是查清人工防護林中退化林的數量、退化狀況、退化成因及分布,綜合分析退化林現狀,提出退化林修復方式,為規(guī)范恢復退化林整體功能提...
綜述評論
-
陜西沿黃土石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及產業(yè)發(fā)展探討
摘 要 加強生態(tài)重建和修復是推動黃土高原生態(tài)文明示范區(qū)建設的必然要求。陜西沿黃土石山區(qū)屬生態(tài)脆弱區(qū),也是陜西水土流失最嚴重區(qū)域之一,更是陜西省荒漠化治理工作中的“硬骨頭”。文章對陜西沿黃土石山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及產業(yè)發(fā)展現狀進行了闡述,并提出...
問題探討
-
蘭考縣蘋果樹管理技術
摘 要 蘭考縣蘋果樹種植面積大,果樹修剪及病蟲害防治缺少技術支持。果農大部分都是采用傳統(tǒng)方式進行修剪及病蟲害防治。文章通過蘋果產量對比分析,總結出一套成熟的蘋果豐產技術。 關鍵詞 蘋果樹;修剪;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3 ...
實用技術
相關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