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吳昌碩與安徽
2024年正值吳昌碩先生誕辰180周年之際,安徽省美術館集結多家文博機構及家屬藏品,舉辦“化古為新·雄甲辰——吳昌碩誕辰180周年藝術特展”。此展以金石之交呈現(xiàn)昌碩先生的師友唱和、弟子往來,以詩、書、畫、印的合鳴同奏,展示了昌碩先...
經典
-
-
雅正靈秀 縝麗清逸
吳湖帆(1894—1968)是20世紀海派后期的代表畫家之一,在民國時期的上海畫壇享有“盟主”地位,與張大千、溥濡合稱為“南吳北張”“南吳北溥”,與趙叔孺、吳待秋、馮超然合稱為“海上四大家”,又與吳子深、吳待秋、馮超然并稱為“三吳一馮”,可...
國家美術典藏
-
力、法、韻
力、法、韻是黃山谷書論中重要的三個層面。書法之力是歷代書家都共同追求的審美理想,黃山谷也不例外,他贊譽王羲之書法“如錐畫沙,如印印泥”?!靶牟恢?,手不知心法”“本無法”是黃山谷追求法所達到的至高境界,而“筆圓而韻勝”則是黃山谷藻鑒書法的最...
-
-
唐志在高校書法課中的臨習觀及其書丹者身份
本文以千唐志齋館藏唐志墓志為中心,將親屬書丹與非親屬請托書丹的兩種墓志書丹進行比對,得出“盡管刻工技藝的優(yōu)劣有所影響,但墓志的書法風格主要取決于書丹者”的結論。對墓志書法的臨習是高校書法課中的重要部分,教師應引導學生“透過刀鋒看筆鋒”去理解...
-
-
意義建構視角下博物館書畫展傳播策略
書畫展作為文化藝術展示的重要平臺,不僅深刻地賦予了觀眾以藝術鑒賞與文化體驗,更承載著傳播知識、塑造價值觀的文化使命。在博物館策劃與實施的框架下,此類展覽的傳播效能不僅是衡量文化傳承廣度與深度的標尺,也是直接關聯(lián)到博物館社會影響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評...
-
-
吳昌碩“與古為徒”匾額中“徒”字試說
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所藏吳昌碩書“與古為徒”匾額中的“徒”字,很顯然不合乎《說文解字》中的“徒”字,且此字字形吳昌碩書寫得也有誤。此“徒”字寫法,極有可能源自宋代薛尚功的《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我們通過對“與古為徒”匾額中的“為”字分析可...
-
-
論陸儼少山水畫寫生中的“目識心記”
本文以陸儼少的山水畫寫生為切入點,探討其在寫生過程中所運用的重要法門——“目識心記”,不僅分析了傳統(tǒng)畫論中“目識心記”的內涵,還對陸儼少寫生實踐深入剖析,揭示其對傳統(tǒng)寫生方法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以及所承載的價值與啟示。...
論壇
-
-
盧祖江
盧祖江,安徽廣德人。二級美術師,宣城市書畫院副院長、藝委會副主任,安徽省百名中青年優(yōu)秀書法人才,宣城市首批宣傳文化領域拔尖人才,“宣城文化名家”培育工程青年英才,享受宣城市政府特殊津貼?,F(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創(chuàng)作研究院研究員,安...
-
-
名家集評
劉廷龍| 安徽省書畫院院長 我皖中青年書家盧祖江可謂目前為數(shù)不多的寵辱不驚、守法而不亂法、有責任擔當、耐得住寂寞的傳統(tǒng)書法方陣中的佼佼者之一。這么多年來,他為藝真誠,做人謙遜低調,一直在博大精深的書法道路上求索著,不見他動輒做狠活、謀現(xiàn)藝而...
策劃·視界
-
-
胡藝凡
胡藝凡,現(xiàn)為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22 級碩士研究生,師從林素梅副教授。 胡藝凡創(chuàng)作感想 煙雨過后的楠溪江,水汽彌漫,疏林秀木在不經意間隱入霧中,時而又蒼翠欲滴,顯得格外生動。不遠處,一峰似帆,巍然兀立,山腳卻綿延不絕,婉轉悠長,延伸數(shù)里...
-
-
梁惠
梁惠,云南河口人。本科畢業(yè)于西南大學繪畫專業(yè),現(xiàn)為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22 級中國畫(人物)創(chuàng)作與研究方向在讀碩士研究生,師從楊慶榮副教授。 梁惠創(chuàng)作感想 《童心筑夢》旨在定格童年的珍貴瞬間,以新時代少年兒童投擲紙飛機的溫馨場景為核心,...
-
-
劉思彤
劉思彤,河南洛陽人?,F(xiàn)為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22級在讀碩士研究生,浙江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導師劉東芹老師。 劉思彤創(chuàng)作感想 隸書上承篆籀,下啟楷、行、草。從篆書繁復的構形演變到隸書簡潔嶄新的書寫方式,這一轉變在造型、線條與空間關系的處...
-
-
趙榮榮
趙榮榮,陜西西安人。本科畢業(yè)于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美術學專業(yè),獲學士學位。現(xiàn)為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22級在讀碩士研究生,導師楊慶榮副教授。 趙榮榮創(chuàng)作感想 藍色小調樂韻的氛圍里,舞者的身影宛如柔和的月光,輕盈且深邃。藍色是《藍色小調中的舞者...
學院風采
-
-
清華簡《禱辭》中折筆特征研究
本文將清華簡《禱辭》與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楚簡文字與秦隸文字共同具有方折筆畫特征。方折的目的,一方面便于書寫,屬于筆畫簡化過程中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滿足了工穩(wěn)的審美需要,使得書寫快捷且兼顧美觀。本文通過對二者字形的整理、...
-
-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廖冰兄抗戰(zhàn)時期連環(huán)漫畫研究
廖冰兄作為20世紀中國漫畫界的重要人物,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1—1945)創(chuàng)作了具有深遠社會影響力和歷史意義的連環(huán)漫畫。這些作品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還展現(xiàn)了漫畫作為宣傳工具的強大力量。本文以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廖冰兄抗戰(zhàn)時期的連環(huán)漫畫作...
-
-
略論黃璧的桃源題材山水畫
明清時期,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題材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興盛一時,影響遍及全國。清初在全國范圍內享有一定聲譽的潮汕籍畫家黃璧,也有兩件桃花源題材繪畫作品存世。本文根據黃璧這兩件作品的繪畫圖式、題款,結合黃璧其他題材山水畫卷的內容進行研究,以剖析畫家...
-
-
晚明浪漫主義書風
明代的書法大致可分為三期,從明初洪武時代到成化時代(1368—1487),可視為前期。明初的元代遺民書家中當以宋克最具代表性,而這一時期以沈度為代表的臺閣體書家群人數(shù)眾多,書風大體平庸無味。從弘治開始,歷正德、嘉靖至隆慶時代的八十四年(14...
-
談孫過庭“五乖五合”論在書法藝術教學中的運用
孫過庭的“五乖五合”論列舉并論證了有利于和不利于書法創(chuàng)作的10個方面。其理論價值在當代書法教學中可善加利用,融合到書法課堂、比賽、活動中,讓學生在課中、賽中、活動中加強“五合”因素,避免“五乖”因素,以提升書寫能力和素養(yǎng)。...
-
-
小議王鐸書法題跋中關于“勢”的論述
王鐸是明末清初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書家,其書藝精湛,特別是條幅行草作品極具氣勢。在題跋中,王鐸常常提到“勢”這一概念。本文主要從 “筆勢”與“體勢”兩方面分析王鐸題跋中的“勢”論思想,梳理其中蘊含的書學思想,厘清王鐸對書法之“勢”的認識,深入了解王...
-
“法”與“意”:張旭草書于北宋之影響
張旭打破唐代的經典草書風貌,展示了楷書秩序嚴謹和草書熱情疏放并存的兩極呈現(xiàn),這是在“法”中戴著鐐銬抒發(fā)自身“意”的表達。也正是在他超越法度的自由書寫帶來的審美沖擊后,宋代書家一改前代書家對“法”的建構和完善,轉為探索書寫“意趣”,以及對個人...
-
-
“空間”概念的成與變
內容提要:“空間”的表述由來已久,但就美術學科而言,仍是較為新穎的概念。本文試以巫鴻有關“空間”概念的論著為切入點,梳理“空間”概念的生成及演變歷程,并在此基礎之上分析其作為方法的特性,探索其在中國美術史研究中的全新可能。...
-
-
時代背景下的宋徽宗繪畫淺析
宋徽宗趙佶是北宋翰林圖畫院的領導人物,其書畫名作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宋徽宗的繪畫有其特殊性,這和他的皇帝生涯有關,也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 本文試在歷史框架內討論趙佶的繪畫特點和繪畫成就。...
-
潘曉東油畫作品中的寫意美學
在對中國當代油畫作品的研究中,潘曉東的作品不容忽視。他的油畫作品具有獨特的寫意美學魅力,不僅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壯麗與神秘,還傳達了對生活、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作品融合中西方繪畫技法理念,從中國傳統(tǒng)繪畫寫意精神中汲取養(yǎng)分,同時借鑒西方繪畫光影和...
-
“泛娛樂化”時代漢畫像石藝術的“流量困境”及對策研究
在“泛娛樂化”的今天,“流量”成了網絡時代衡量一件事物熱度的代名詞。由于受限于地理位置、受眾審美水平、宣傳方式等因素影響,擁有悠久歷史的漢畫像石藝術陷入了“流量困境”。鑒于此,優(yōu)化、升級其傳播策略,為漢畫像石藝術的傳播賦予數(shù)字化、流量化特征...
-
AI(人工智能)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挑戰(zhàn)與機遇
隨著AI(人工智能)的迅速發(fā)展,繪畫創(chuàng)作領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AI不僅能夠生成藝術作品,還能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提供輔助和創(chuàng)新手段。雖然AI技術為繪畫創(chuàng)作帶來了多種機遇,如提高創(chuàng)作效率、拓展表現(xiàn)手段及促進藝術創(chuàng)新,但也引發(fā)了關于創(chuàng)造力、藝術...
-
-
工筆重彩女畫家潘纓、李傳真藝術風格之比較
潘纓、李傳真是當代工筆畫壇頗有影響力的兩位女畫家。她們的作品以表現(xiàn)真善美、傳遞正能量為特點,蘊含著深切的人文情懷,在水墨畫和重彩畫領域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兩人在創(chuàng)作題材上有所差異,在重彩畫的表現(xiàn)語言上也截然不同,各具特色。本文著重從潘纓...
-
-
20世紀紅色題材美術中女性形象的嬗變
20世紀的中國社會經歷了劇烈的動蕩與深刻的變革,婦女運動始終與國家的革命進程和現(xiàn)代化發(fā)展緊密相連,婦女解放事業(yè)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相互交織。藝術創(chuàng)作作為時代思想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如同一面鏡子,真實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其中,革命歷史題材在油畫、國...
-
-
民國時期留洋畫家的中國人物畫溫和改良探究
在20世紀初的中國美術留學潮中,部分畫家憑借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基礎和文化底蘊,在留洋后嘗試在傳統(tǒng)中國畫框架內進行溫和的改良探索。本文以鄭錦和傅抱石為例,深入分析這些留洋畫家如何將海外學習經驗與本土傳統(tǒng)相結合,進而推動傳統(tǒng)人物畫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
-
蘇州地域書法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及實踐路徑探析
蘇州作為我國首座掛牌“書法名城”的城市,無論是站在歷史的角度還是放眼當下,這座城市都充滿了豐厚的書法文化底蘊。本文將圍繞蘇州地域書法文化梳理書法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并結合教學實踐嘗試繪制課程思政教育的路徑框架,發(fā)揮地域資源的育人價值。...
-
-
試析孫星閣的繪畫藝術風格
孫星閣是一位繪畫藝術風格獨特的現(xiàn)代畫家。他性格特立獨行,自幼喜愛繪畫藝術,深研歷代繪畫名家,通過山水、梅、蘭、竹等題材,運用鐵線篆、鐵鏟描等技法,創(chuàng)作了剛健、清新的藝術風格。...
-
新世紀書畫審美標準的重建
新世紀書畫藝術的發(fā)展呈現(xiàn)復興局面,人民大眾的參與使得傳統(tǒng)書畫審美標準出現(xiàn)失衡,呈現(xiàn)多元化態(tài)勢。新世紀書畫評判的審美標準需要重新建立,樹立藝術權威和話語權,引導書畫藝術由高原向高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