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生,當如夏花絢爛
這期雜志著重講述數(shù)位女性的人生。她們的故事雋永且耐人尋味,她們的綻放如夏花般絢爛,卻比花更美更動人。劉王立明。她早年赴美留學,歸國后卻放棄了科學救國的初衷和優(yōu)厚的工作待遇,自愿從事婦女運動。因深諳在中國傳統(tǒng)大家庭中女性生存之艱難,她下決心為...
-
-
樂黛云:選擇北大
2022年,樂黛云九十一歲了。 去年,在《九十年滄桑:我的文學之路》新書發(fā)布會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院校的二十余位專家學者,一起聆聽她分享人生。其中,包括她的“老學生”、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 在北大幾十年,樂黛云桃李...
-
-
婦女運動先驅(qū)劉王立明
在民國時期,劉王立明稱得上是中國婦女運動的杰出領(lǐng)袖之一,婦女界一位傳奇人物。 她曾留美學習,獲生物學碩士學位,回國后卻放棄眾人羨慕的專業(yè)和優(yōu)厚的待遇,自愿從事婦女運動,為祖國苦難深重的姐妹們服務。 她認為中國婦女要解放,需從提倡節(jié)制生育和引...
-
-
林納:新中國特鋼偉業(yè)的拓荒女杰
1951年3月,春風尚未吹醒沉睡中的黑龍江大地,在一條風沙彌漫、坎坷不平的土路上,一輛從黑龍江省會齊齊哈爾出發(fā)的軍用吉普車匆匆駛來。坐在前排的是一位十分干練的中年女性。她叫林納,肩負著黨中央托付的籌建新中國第一座大型現(xiàn)代化特殊鋼廠的重大使命...
-
-
葉叔華:“北京時間之母”
2021年11月2日,在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她”論壇上,九十五歲的天文學家、中科院院士葉叔華發(fā)表了“女人必須敢于打破頭頂?shù)摹A旎ò濉钡难葜v,引發(fā)出人們對于如何打破女性歧視的“玻璃天花板”、展示女性力量強烈且持續(xù)的熱議。 葉叔華是著名...
-
-
烽火玫瑰胡濟邦:從紅色特工到戰(zhàn)地女記者
二戰(zhàn)中,在蘇德戰(zhàn)場上,盛放著一枝來自中國的鏗鏘玫瑰,她把最美好的青春熱情,都揮灑在了莫斯科的風雪嚴寒中。那時,她的公開身份是國民政府駐蘇聯(lián)大使館新聞專員、《中蘇文化》駐蘇記者。而她的另一個身份,則是一名紅色特工。 她叫胡濟邦。 從紅色特工到...
-
-
周廣仁:中國鋼琴教育的靈魂
周廣仁,鋼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終身教授,我國20世紀杰出女性之一。 她創(chuàng)辦并主持了中國業(yè)余鋼琴考級活動,親自選編考級教程,并擔任全國鋼琴考級專家委員會主任,極大促進了我國鋼琴教育的普及和發(fā)展。她參與創(chuàng)辦“中國國際鋼琴比賽”,并擔任...
-
-
敢作敢為的新女性袁曉園
出身官宦書香家庭的袁曉園,完全能夠衣食無憂地過完一生。但她卻要從優(yōu)渥的家境中走出來,去見世面、闖天下。兩度留學法國,女稅官,女外交官,創(chuàng)立“袁氏拼音方案”,這些都是她身上耀眼的標簽。在那個新舊思潮交替的時代,她的選擇無不體現(xiàn)著非凡的勇氣和果...
-
-
于漪:在講臺上用生命歌唱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的國家榮譽稱號。她是基礎教育界唯一獲此殊榮者。作為我國第一批語文特級教師,數(shù)年來,于漪以強烈的使命感潛心鉆研語文課堂,以人民教師的初心和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不斷推動著語文教育改...
三八特別策劃 她們的力量
-
-
巴金的最后一次北京之行
1985年,八十一歲的巴金,作為新增補的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到北京出席全國政協(xié)六屆三次會議。彼時,巴金的身體情況并不理想,但他堅持要去北京。他說:“以后年紀大了不可能再來了。” 3月23日,巴金隨上海代表團抵京,前后住了十八天。除參加全國政協(xié)六...
往事故人
-
-
在重慶,我又做回了學生
去重慶 從昆明到重慶,我頭一次坐了飛機,倒也沒覺著害怕,就是上升和下降的時候頭暈。趙苡平時不大哭的,這時也突然哭起來。飛機很小,機艙像個不大的房間,坐了十幾二十個人。大家各自坐著,都不說話,也沒有服務員來端茶送水。我從窗戶看下面的云,覺得真...
獨家關(guān)注 楊苡百年回憶錄
-
-
舞蹈家江青
本文的主人公并非政治人物江青,而是同名電影明星和舞蹈家。她十歲考入北京舞蹈學校并接受了六年的舞蹈專業(yè)訓練,后赴臺灣主演影片二十余部,1967年因出演瓊瑤小說改編的電影《幾度夕陽紅》而獲臺灣金馬獎影后。1970年,她赴美國重回舞蹈之路,并在現(xiàn)...
-
-
“神奇小子”蘇樺偉
在中國田徑界,說起“飛人”蘇炳添,幾乎人人皆知:這位短跑名將多次打破男子六十米、一百米亞洲紀錄,被譽為一代“蘇神”。但鮮有人知的是,在蘇炳添的心中,另有一個超級“蘇神”,那就是年長他八歲的“神奇小子”蘇樺偉。 殘障少年站在了跑道上 1981...
-
-
關(guān)穎珊:不要讓別人來定義你
1980年7月7日,一個華裔女孩在美國加州西南部城市托倫斯降生。她原籍廣東中山,是家中的第三個孩子,上面還有一兄一姐。她的父母于20世紀70年代移民至美國,接手經(jīng)營祖父母辛苦打拼的中餐館。誰也不曾料到,十幾年后,這個華裔女孩以英文名字Mic...
-
-
德國新總理朔爾茨:是“機器人”,更是“社民黨救星”
2021年12月8日,德國中左翼政黨社會民主黨(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奧拉夫·朔爾茨正式當選為新一任德國聯(lián)邦政府總理。他是繼勃蘭特、施密特和施羅德之后第四位出自社民黨的總理,也是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歷史上的第九任總理。 朔爾茨1958年出...
-
-
跨性別科學家本·巴雷斯
世界神經(jīng)生物學界的著名科學家本·巴雷斯(Ben Barres)教授,在科學研究上叱咤風云。他開創(chuàng)了神經(jīng)膠質(zhì)細胞研究領(lǐng)域,在開發(fā)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綜合征等疾病的藥物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位男性大科學家曾...
今日名流
-
-
馬勇我的書房為用不為藏
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中國學術(shù)史、中國現(xiàn)代化史、中國文明史等研究。著有《漢代春秋學研究》《近代中國文化諸問題》《1894—1915:夢想與困惑》《1895年大夢初醒》《1898年中國故事》《...
-
-
博爾赫斯、林語堂等
博爾赫斯 人的記憶并不是一種加法,它是意義不明確的各種可能性的混合。 林語堂 林語堂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職英文教員時,開學的第一天就遲到了。學生們翹首以盼之際,他夾了一個皮包走上了講臺,然后不慌不忙打開皮包,裝的竟是滿滿一包帶殼的花生...
-
-
唐德剛為張學良作傳
軟禁中的張學良看了唐德剛寫的《李宗仁回憶錄》后,相當欣賞他的才氣,他想找唐德剛聊聊,希望他為自己寫一本像《李宗仁回憶錄》那樣的書。 之后,張學良向唐德剛拋出橄欖枝,二人于1989年1月3日在臺北喜來登飯店進行首次會晤。唐德剛?cè)缂s到了飯店,他...
-
在磨難中成長
我是《名人傳記》的鐵桿粉絲,每一期都會認真拜讀。可以說,《名人傳記》是我平凡生活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內(nèi)心,也溫暖了我的生活。 2022年伊始,我剛拿到散發(fā)著墨香的第一期《名人傳記》,就被封面上的標題《辛亥革命女杰盧慧卿》吸引了。我一口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