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
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會“虎頭蛇尾”嗎?
高晞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據(j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wǎng)站的官方信息顯示,迄今為止,科學家發(fā)現(xiàn)有7種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除這次引發(fā)大規(guī)模疫情的新冠病毒外,另外6種分別是HCoV-229E,HCoV-OC43,SARS-CoV-1,HCoV-N...
卷首語
-
-
新冠會成為第五種感冒冠狀病毒嗎?
被普遍忽視的四種人類冠狀病毒一直在傳播,卻不造成巨大傷害。這可能是SARS-CoV-2的未來。 COVID-19暴發(fā)后,實驗室加大了對四種廣泛傳播的人類冠狀病毒的研究力度,這些冠狀病毒會引起普通感冒 1889年11月,一種呼吸道疾病在幾周內...
專稿
-
-
重新審視那個著名的黑洞
天文學家反復研究M87星系中的那個超大質量黑洞后證實,它仍舊符合愛因斯坦理論的預測。 超大質量黑洞M87*的兩張新圖像,分別拍攝于2017和2018年 你好,黑暗,我們的老朋友,又來看你了。 M87是一個距地球5500萬光年的巨大星系,它的...
天文學
-
-
在工程材料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型磁性
在原子級厚度的半導體中,一種在任何自然物質中都未曾見過的機制會導致電子自旋對齊。 你接觸過的所有磁鐵,比如粘貼在冰箱門上的冰箱貼,帶有磁性的原因都是相同的。但如果存在另一種更為奇異的方法來使材料帶有磁性,那又將如何呢? 在1966年,日本物...
物理學
-
-
火星的高氯酸鹽之謎
火星上的高氯酸鹽是如何形成的?它對未來人類探索火星有何用處? 美國宇航局(NASA)1976年的海盜號任務將兩個著陸器發(fā)送至火星表面以尋找生命跡象。著陸器開展的實驗包括:1)向土壤樣本里添加14C標記的液體養(yǎng)分,看是否有14C標記的氣體釋放...
化學
-
-
達爾文“可惡的謎團”
到1862年時,查爾斯 · 達爾文已經(jīng)走遍世界各地,遇見過令人叫絕的奇妙生物,但他依然對一朵精致的白色星形小花念念不忘,這是他的老熟人詹姆斯 · 貝特曼(James Bateman)送給他的禮物。 貝特曼是一位英國園藝家...
生命科學
-
-
基因療法讓11歲男孩第一次聽到聲音
今年11歲的摩洛哥男孩艾薩姆 · 達姆(Aissam Dam)患有先天性耳聾,他在一個無聲世界里長大。在離開家鄉(xiāng)前,他沒上過學,只會用一套自己發(fā)明的手勢表達想法。2023年,艾薩姆搬到西班牙,他的家人帶他去看了一位聽力專家,后者提...
-
-
馴服炎癥:減肥藥的又一超能力
這些全球熱銷的重量級藥物除了可以減輕體重,還能減少諸如大腦等器官內的炎癥,這為治療帕金森氏癥和阿爾茨海默病點燃了希望。 免疫細胞(上圖中有突起的球體)可導致慢性炎癥 由于其治療糖尿病和降低體重的卓越功效,新生代抗肥胖藥物席卷全球。不過這些藥...
醫(yī)學與健康
-
-
未來已來:機密數(shù)據(jù)保護進入新時代
盡管量子計算機的面世還需要十年或更長時間,但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正在制定新的加密標準,以取代目前脆弱的保護措施。 破壞數(shù)據(jù)安全的事故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但更糟糕的情況可能即將到來:密碼學家一致認為,量子計算機將能夠破解當前保護...
計算科學
-
Neuralink公司的下一步
埃隆 · 馬斯克(Elon Musk)的Neuralink公司首次將芯片植入人類大腦。他們的下一步是什么? 埃隆 · 馬斯克的腦科學初創(chuàng)企業(yè)Neuralink于2024年1月底宣布,他們首次成功地將芯片植入人類大腦 埃隆...
-
當AI出現(xiàn)幻覺時
讓我們不要把不準確性當作創(chuàng)造力來贊美。 2023年金秋時節(jié),OpenAI的首席執(zhí)行官薩姆 · 奧特曼(Sam Altman)對人工智能做出了令人驚訝的表態(tài)。包括該公司的ChatGPT在內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被認為“出現(xiàn)幻覺”:它們能夠感...
人工智能
-
-
陳玲玲和環(huán)形RNA結緣的故事
本篇報道圍繞2022年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環(huán)形RNA生成和功能機制的研究”展開,該獎項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陳玲玲研究員領銜獲得。 神秘的SC35核斑 1989年的秋天,哈佛醫(yī)學院湯姆·馬尼亞蒂斯(Tom M...
走近科學
-
-
從“粑粑”到“治病良方”:揭開變廢為寶的新魔法
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年輕人工作壓力增大,人們罹患的腸道疾病種類和難治程度正發(fā)生著巨大改變:藥物干預性腸道病變增多,慢病合并消化道病變顯著增加,70歲以上老年人合并消化道病變比例高達32%,腸道外病變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癥合并便秘達...
大家·科技前沿
-
-
堅持循證醫(yī)學研究,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
曹竹君 上海瑞金醫(yī)院感染科主治醫(yī)師、研究員 前不久看到網(wǎng)上發(fā)布了進入 “2023上??萍记嗄?5人引領計劃”的終評名單,來自上海瑞金醫(yī)院感染科的2023級星友曹竹君醫(yī)生是其中之一,曹醫(yī)生的工作聚焦“病毒感染性疾病進展的風險分層和藥物干預”,...
今日啟明星
-
加強理論研究,筑牢科普實踐根基
隨著我國科普事業(yè)發(fā)展到新階段,科普活動日益豐富的同時,科普的理論指導需求日益迫切。為響應新時代的科普事業(yè)發(fā)展需要,《世界科學》開設“科技傳播智見”欄目,旨在匯聚科技傳播研究者和實踐者的思想和觀點,為我國科普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貢獻智慧。 科普是實...
科技傳播智見
-
2024年值得期待的11個有趣的工程里程碑
地心歷險記 為了釋放地熱能源的太瓦級潛力,麻省理工學院(MIT)初創(chuàng)公司奎茲能源(Quaise Energy)計劃于2024年測試一種深層鉆機。該設備將使用高功率毫米波技術,將巖石柱熔化至10~20公里的深度,此處溫度可達500攝氏度。其“...
智庫觀察
-
-
量子創(chuàng)新:聚焦如何大力推動技術路線圖的實施
聯(lián)盟領袖QED-C是國際斯坦福研究所管理的一個產業(yè)驅動型聯(lián)盟,塞莉婭·梅爾茲巴赫是這個聯(lián)盟的執(zhí)行董事。QED-C成員多樣,背景包括產業(yè)界、學術界、政界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QED-C目前的主要目標是加速推進量子研發(fā)、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更...
科學家訪談
-
-
地表之下的深處,生命起源的線索
2023年春天,科學家從大西洋海底之下取得了一批地幔巖,這一珍貴的發(fā)現(xiàn)有助于我們書寫地球生命故事的第一章。 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地球地下環(huán)境中的化學成分——例如海底深處的巖石——來了解,是什么驅動了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 1961年3月26日,...
科學家在工作
-
-
你能否向AI隱藏孩子的面容?
多年以來,各位父母一直都在為應該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分享孩子的哪些內容而憂心。強大的新技術帶來更加急迫的風險。 在TikTok上有兩派涇渭分明的父母:一派父母為了點贊會往孩子腦門上敲蛋,另一派父母孤注一擲地努力確保互聯(lián)網(wǎng)不知曉他們的孩子。 對于一位以...
科學與社會
-
升溫1.5度不是根本問題
隨著全球各國領導人第28次會晤,誓要應對氣候危機——這一次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舉辦,阿聯(lián)酋是全世界最大的產油國之一——各國領袖需要重新思考氣候變化的威脅和這個時代的一些其他的核心挑戰(zhàn)。 其他的核心挑戰(zhàn)包括生物多樣性的毀滅性...
科學評論
-
-
“厚顏無恥”的科學研究為重要發(fā)現(xiàn)鋪平了道路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基礎物理學取得了飛躍式的進展——而正如一部生動的科學史所展示的那樣,這些進展源自學者們強烈的個性,也常常源自他們對自身健康及安全的全然漠視。 位于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CMS探測器,研究人員在此發(fā)...
讀書
-
阿爾庫維雷鑰匙
杰西卡 · 布魯克的這篇微型科幻小說《阿爾庫維雷鑰匙》就像一部長篇小說戛然而止的開頭,給予讀者意猶未盡的感覺。過著平凡人生的蕓蕓眾生何不期望在通勤路上也能有這么一段奇遇,乃至踏上一段驚險刺激、跌宕起伏的科幻之旅呢?題目中的“阿爾庫...
微科幻
-
-
伊夫林 ? 凱勒(1936—2023)
伊夫林 · 凱勒是數(shù)學生物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史學家,她對“將科研活動視為男性活動”的觀點提出了挑戰(zhàn)。 伊夫林 · 凱勒(Evelyn F. Keller)因其在性別與科學、語言對塑造世界觀的作用方面的研究以及她對現(xiàn)代生物...
科學人物
相關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