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文學的精神機能和歷史位置
摘要:相比小說本身“表現(xiàn)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魯迅更加看重其“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的閱讀效果,這意味著,以《狂人日記》為代表的新文學內涵著某種獨特的精神構造?;诖?,當下研究尤其需要從精神史徑路入手,考察新文學如何以現(xiàn)代身體為媒介對“受攖”這一生理機能進行呈現(xiàn)。就文學自身來說,這種“受攖”不僅成為新文學著力聚焦的特定現(xiàn)實,也使它成為一種特殊的、無法被經(jīng)典文學化約的獨特形態(tài)。(剩余6359字)
-
-
- 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評論
- 2024年06期
目錄
- 郭沫若與四川:悄然遺存的學術疏...
- 區(qū)域重組與文學新變...
- “社會史視野”之于新詩研究的適...
- “不古不今之學”...
- 中國新文學的精神機能和歷史位置...
- 梁啟超文學批評話語的古典轉化及...
- 兒童、 親屬與愛欲...
- 在異鄉(xiāng)的暗夜里尋找爝火...
- 嶺南群賢的精神圖譜與文化鏡鑒...
- 圖像時代的文學生存...
- 情愛、歷史,或夢想的詩學...
- 我們和宇宙萬物間生命關系的闡述...
- 心靈的解放日志...
- 一束照亮現(xiàn)實和人心的光...
- 《撞空》與城市內心的“深描”...
- “真正的生活尚未到來”...
- 一場失敗的獵殺...
- 非遺、南京與文人風骨...
- 20世紀50—70年代香港左翼...
- “京派”學風與嶺南求索...
- 從文學史到學科史...
- 粉絲批評的典型形態(tài):論《甄嬛傳...
- 編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