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即道”:楊簡對“本心”的自覺與詮釋
[摘 要] 基于象山的啟發(fā),楊簡在對扇訟之事的反觀中自覺“本心”,并以“人心即道”的提出開啟了他的心學之路。對“本心”的詮釋,楊簡承襲了先儒的形上思維,卻展開了對本體建構的反思:一方面肯定“心”之“無所不通”,強調“心”對天地萬物的照見與感通;另一方面則明確“心 ”之“虛明”“無體”,取消了對“心”的實體建構。(剩余17251字)
-
-
-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24年04期
目錄
- 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制度變革...
-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
- 重塑族望:“陸忠”釋義與陸績《...
- 天道與禮樂:論漢代經學“中和”...
- 社會養(yǎng)老保險對農村包容性增長的...
- 匯率波動如何影響企業(yè)數字化轉型...
- “一帶一路”國家能源投資的風險...
- 智能投顧與最優(yōu)投資決策...
- 自貿試驗區(qū)對產業(yè)結構升級的影響...
- 古代賦論的詩學本位...
- 杜甫召補京兆功曹事新考...
- 論中晚唐長安仙幻小說的空間書寫...
- “讓更多眾生聽見的大聲音”...
- “人心即道”:楊簡對“本心”的...
- 論近代中國倫理學自主知識體系的...
- 功能導向下行政復議的價值取向與...
- 美國“特殊標志”法律保護及借鑒...
- 作為“事件性媒介”的監(jiān)控錄像短...